文/高永新
阐教下山辅佐姜子牙的三代弟子们,个个都有两把刷子,可是,为什么偏偏是杨戬最得姜子牙信任,成为姜的主要智囊,进入了权力核心?
这13个小兄弟分别是:杨戬、哪吒、金吒、木吒、雷震子、黄天化、土行孙、韦护、韩毒龙、薛恶虎、杨任、李靖、龙须虎。(另有殷郊、殷洪兄弟,本打算辅佐子牙,结果还是帮了他们的爸比)
哪吒,武艺超群,勇猛善战,还是教主元始天尊钦点的培养对象。
黄天化,不仅威猛,还根红苗正,老爸是姜子牙的嫡系黄飞虎。
雷震子,艺高人胆大,背后还有师父云中子做靠山。云中子可不简单,大家还记得他以”进剑除妖“为名给妲己和纣王挖坑的事情吧。(《黑幕!明知天要灭商,云中子为何还要为纣王进剑除妖?》云中子还有一个高科技法宝——照妖鉴。后来,杨戬除梅山七怪,这个宝贝起到了大作用。云中子是封神世界重量级的大仙。
土行孙的地行术在张奎出场之前无人能破,做事情鬼点子还真多,背后也有一个主意特多的师父。“杀猪盘式”地骗亲是他们师徒的”杰作“。
金吒、木吒、李靖、韦护、杨任都有强大的法宝加持,其中李靖还曾是守关的将军;龙须虎童靴发石的本领堪称一绝,还是姜子牙的亲徒弟。
当然啦,杨戬的八九玄功非常厉害(见《杨戬是不是二郎神?他与袁洪、孙悟空谁厉害?》),但是,非要说比其兄弟强多少,还真不好下结论。况且,杨小哥也有短板:
?首先,他没有吴钩剑、降魔杵、九龙神火罩之类的强大法宝。神仙斗法,法宝可少不了。君不见,在三霄娘娘的混元金斗之下,师伯辈儿的元始天尊都敬畏三分,进入黄河阵溜达了一圈,竟没敢破阵。当然,哮天神犬也算个宝吧,不过狗狗的杀伤力一般般,只能咬伤,从未致命。
?第二,杨戬对灵魂攻击型的法宝和法术也没哪吒那种免疫力。所以,我们判断,陆压道人的”钉头七剑书“和”斩仙飞刀“对小哥都有杀伤力。
?第三,就单纯武艺而言,杨戬未必比哪吒厉害。哪吒是封神中战绩最佳的一员大将,比如他曾经一条枪单挑闻太师等五人,还枪挑了吉立,用乾坤圈打死了邓忠。而等升级为三头八臂之后,哪吒更是厉害得不行不行。
那么,既然不全靠业务能力,杨戬又凭什么获得了领导的高度信任呢?
1
“土行孙行刺事件”是姜子牙与杨戬关系的重大转折点。
之前,姜子牙对杨戬没那么器重,但是,之后,他老人家几乎对杨戬言听计从。
土行孙本来是阐教惧留孙的弟子,可他被申公豹骗下山,一开始是帮着邓九公攻打师叔姜子牙。唉,这孩子虽说也100多岁了,可对山外的世界一概不知。因为大家互不认识,一交战土行孙就用捆仙绳把哪吒和黄天化都拿下了,还差一点擒获姜子牙。
姜子牙好不容易被救回来。杨戬立刻提醒能钻地的这个土行孙有可能会进城行刺,并怀疑土行孙与惧留孙有关系,请求派自己到夹龙山调查土行孙的身份。可是,建议被姜师叔粗暴地拒绝:“你想多了。先防范眼下吧。”原文:“此虑甚远,且防他目下进城。”
杨戬的反应是“亦不敢再说”。
而就在当晚,姜子牙果然算到了土行孙夜间要来行刺。不过,有惊无险,土行孙被杨戬用变化的神功擒获。
直到现在,姜子牙终于领教了杨戬的厉害。姜子牙的神机妙算依靠的是阴阳大数据算法,而杨戬完全靠逻辑推理。这就叫“人算胜过天算”。
不仅如此,杨戬调查土行孙身份的想法是治本之策,显然要比姜子牙想得深远。
▲土行孙和邓婵玉
当杨戬再一次请求派自己到夹龙山惧留孙洞府调查土行孙时,姜子牙犹豫不决:让杨戬去吧,担心自己和身边人对付不了土行孙;不让去吧,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。在接受杨戬的建议之后,又忘不了叮嘱一句:“快去快回!”(“你不可迟误,事机要紧!”)
如果说,之前,姜子牙只是将杨戬看做与哪吒等其他师侄一样,之后姜子牙对杨戬佩服得五体投地,尽管在表面上还要装高深,假装自己独立有主见,行为上已经是对杨戬言听计从了。
2
没错,杨戬行走江湖,除了武力,更靠智谋和人品。
(1)做人做事低调,出主意高调。
杨戬是一个平时低调,有时候又很高调的人。
比如他每次出战,在姜子牙和师兄弟面前,从来没有什么豪言壮语。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:“我去会会他。”
随便举一个例子。
第一次出场,杨戬请命去会魔家四将,这么说的:“弟子会魔家四将,便知端的。若不见战,焉能随机应变。”
“弟子会魔家四将,便知端的”,只表达我要去会会他们,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,并没有承诺一定要打败他们;“若不见战,焉能随机应变”一句也为自己留有空间。
这并不是杨戬胆怯,实际上,他一人对战魔家四将并没有吃亏,还用变化之术杀了魔礼寿的花狐貂。在这个章节,作者没有像过去那样刻意描述惨烈的打斗场面,只写了一句:“四将围将上来,把杨戬裹在垓心,酣战城下。”接下来,更多地是写杨戬如何变化故意让花狐貂吃掉,然后再杀死花狐貂,自己变成花狐貂,为黄天化杀四天王助一臂之力。
这样写突出杨戬的特点——智取。
当杨戬半夜现出原形,回到相府门前,哪吒看到后非常惊奇:“杨师兄,你不是被花狐貂吃掉了,怎么又回来了?”杨戬并没夸耀自己,而只说了一句:“你我道门徒弟,各玄妙不同。快开门!我有要紧事报与师叔。“
”你我道门徒弟,各玄妙不同“,非常平淡的一句话,没有半点显摆。要是换成哪吒,怎么也会得意地笑两声。
然而,每次战斗结束,其他人要么吃烤串喝啤酒庆祝胜利,要么倒头呼呼大睡养精蓄锐,而此时的杨戬,总要来到姜师叔跟前,主动总结得失,讨论下一步的破敌之策。
(2)永远站在全局的高度想问题
杨戬是一个不轻易出马的人,即便出马,他首要的目标是了解对手实力,而不是战胜对手。在了解对方之后,再回去向姜子牙提出自己的破敌之策。
这么说吧,他永远不认为自己是一颗棋子,而是那个下棋的人。
例如,在邓九公围剿西岐的时候,邓婵玉以她五光石连续两次惊艳地将哪吒和黄天化打败。
西岐最猛的两员大将接连失利,杨戬不能不再沉默了。不过,他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上战场,而是从众将之中挑合适的人。在他看来,邓婵玉玩石头,龙须虎也玩石头,“以石克石”可能是一个破敌方案。
可是,杨戬毕竟不是主帅,如果直接向姜子牙提议龙须虎上阵,一是担心有越俎代庖之嫌,二来也可能让龙须虎不悦,毕竟打仗事关生死,况且就连哪吒都被打败,可见对方实力不一般,龙须虎又是姜子牙的徒弟,人家师父会不会让徒弟冒险也是一个问题。
但是,事关成败大局,杨戬也不能不推动。他是这么做的:
杨戬在傍,对龙须虎曰:“此女用石打人,师兄可往;吾当掠阵。”
这个做法就非常妙了:
第一,杨戬直接向龙须虎说,而不是向姜子牙提建议。“这个女的用石头伤人,师兄,打石头那是你的强项啊。你要不试试?”分析得头头是道,让人不好拒绝。
第二,姿态很低,口称“师兄”,没有强人所难的感觉。实际上,龙须虎虽说年龄很大,但是入门很晚,按辈分,龙须虎得管杨戬叫”师兄“。
第三,我跟你一起去,“吾当掠阵”,如果有危险,我还能帮一下忙,够义气吧?
你看,这这么简单一句,让龙须虎和姜子牙都欣然接受。
上战场以后,尽管龙先生的大石块干不过邓小姐的小石头,但是,在二人打斗中,杨戬对邓婵玉的五光石和实力有了基本的了解,等到自己上场,很快将邓婵玉打败,为西岐赢得了当前的胜利。
(3)时刻将领导放在心上,做助手而不越权。
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“。才华出众的人往往面临如何与上级处理关系的问题。杨戬神功盖世,武艺超群,智商和情商都高,尽管他很低调,但是,一个人的优秀是藏不住的。况且,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给领导出主意,忍都忍不住。如果领导的能力比他低,他会有很大风险。
实际上,姜子牙就是这么个领导,业务能力很一般。封神书中的绝大部分神仙妖魔都比他厉害,随便一个都能干掉他;甚至就武功来说,大部分的凡人大将也比他强。要不是有打神鞭、杏黄旗和四不像,以及师侄们拼死保护,估计他老人家已经死过一万遍了。带兵打仗,他也不熟,32岁上山,72岁下山,大部分时间呆在山上修行,哪有什么带兵经验,还不是一边干,一边学,摸着石头过河。
这样,问题就来了,面对一个能力全面的下属,隔三差五地给你提建议,而且是面对着其他下属提,你会怎么想?
姜子牙确实不爽过。比如上文中的那句:“此虑甚远”。这句话看似不以为然,实则烦躁不安:就你主意多,老子偏不听!
但是,对于师爷钦点的这位封神元帅,杨戬是千方百计地维护姜子牙的领袖地位。在商周大战中,只要杨戬在场,他都会首先考虑姜子牙的安全问题,其次是面子问题。
吕岳第一次出现的时候,特别凶,霎时现出三头六臂,青脸獠牙,每只手都拿着凶器。原文说“子牙见了吕岳现如此形相,心下十分惧怕”。而杨戬见状,也赶紧跳出圈外,然后又命金毛童子拿出金丸,找准时机,照吕岳打过去。结果打中了吕岳的肩臂,姜子牙则趁机祭出打神鞭,打伤吕岳,吕岳逃走。
截教门人多次摆阵。姜子牙观阵时往往要带上杨戬、哪吒等几位最得力的干将。又是杨戬,几乎每次都要提醒对方不能暗算姜子牙。
杨戬维护领导面子的例子,这里有一个。
还是那个吕岳,第一次被打败不甘心,第二次下山在穿云关前摆下毒阵,并得意洋洋邀请姜子牙看阵。姜子牙道行浅薄,那懂什么阵法。看了一圈也没看出什么名堂,不过,他倒是想起师父元始天尊之前给他的偈语:“穿云关底受瘟癀”,就悄悄和杨戬他们嘀咕一句:莫非是瘟癀阵?当吕岳问姜子牙阵名的时候,姜子牙很尬尴,不说吧显得自己水平低,说吧又怕说错了。杨戬立刻接过来,向吕岳说这是瘟癀阵。结果还真猜对了,帮姜子牙解了一围。吕岳还被唬住了:“吕岳闻杨戬之言,如石投大海,半晌无言。”(风雪三声妙)